Monday, October 8, 2007

十月三日討論略記

本來承諾了要寫個紀錄,但那天我在筆記簿上寫下的東西實在太少了,只能憑印象寫一點點,而我的印象,是偏心的。紀錄人-- 老B

日期:十月三日 (星期三)
時間:晚上七時四十五分至九時四十五分
出席:老菲、業、森、Terry、Yuki、Lenny、Sally、老B、阿寶、發仔

最初大家澄清各自對活動的想像和期望,大概有共識的是 …
█ 會搞最少一次音樂會 (不排除搞多幾次)。
█ 音樂會之前和之後會做一些交流和討論
█ 交流和討論的目的是互相吸收彼此的經驗和看法,也是對外的一種召喚。
█ 交流和討論的形式可以包括:開會(已經在做),寫blog,做訪問放上inmedia或youtube,音樂會前開工作坊或研討會,搞一個網頁。
█ 這個project要有一個名堂,個名堂要有方向或重心,以便其他人認識和考慮參與,但又不能太窄,令一些人覺得唔關自己事。
█ 器材和音樂會logistic方面都沒有太大問題。
█ 第一次音樂會是半天

未有共識的是 …
開波先定傾多D先:老B想再傾多少少第一次音樂會後的想像才做第一次,老菲想傾多少少擴展的策略才開始,Lenny和發仔覺得可以先開始,一邊捲入其他人一邊再傾發展。
█ 這個project的名堂:發仔不想是「人權」、「社會抗議」、「六四」,老B提出可以是「全球化」或「protest song」而對「人權」沒太大感覺,雄仔原意是「三代社運人的音樂和世事」,Lenny曾提出「青年」,發仔想「生活」一點的東西。
█ 演出人選:開放式?由我們選擇?如何選擇?
規模:幾大?之前有提過1,000人,老B想像最初可以是很少人,慢慢才增長。
█ 規模:幾耐?之前曾提出去到09年,但亦有人提出先做一次再傾。
█ 日期 (第一次):發仔覺得可以是12月,老B和老菲覺得可以遲一些。
█ 捲入更多人的策略:Lenny以基層大學和Inmedia為較成功的經驗,關鍵是坐言起行,並且堅持下去。老B不同意Lenny理解的基層大學和Inmedia經驗,認為正正是要傾清楚一些方向,並由一批人一起在短、中時期內,投入一個共同部署的策略中是很重要,啟動了一個平台的操作和一批話題之後,才會開始吸引到其他人來參與這平台,之後就開放自由互動,自由提出話題。發仔認為令更多人活躍起來,令更多東西發生,也不一定要一起做,可以分開做,再建立彼此的關聯,維持討論,又或者先一起做12月的一次,然後分開做。老B提出另一個模式:成立一個network,搞一個網頁介紹network內的成員,個別人(組合)的音樂、生活、活動消息和社會參與,聯絡方法等;network每年搞兩次開放的camping,在camp中可做演出、做presentation、工作坊、另有營火會、飲飲食食、玩、聊天,camp可以有主題(如:70年代社運人唱的歌)或冇主題。另,雄仔想像的是一個可以去學校巡迴的project。

大家繼續在電郵或blog上討論 …
█ 音樂會的名堂
█ 音樂會日期
█ 音樂會規模
█ 音樂會演出人選
█ 自己的投入

重新開始

大家
我們談了兩個月了,還是回到一些相同的問題:
-究竟什麼時候才對所有人都感到可以確定開始?
-有什麼適當的名堂?
-誰才是演出的適當人選?
-個別人可以投入的時間和協助?
-如果真搞,怎樣的規模才最恰當?
因為每一次總會有些朋友來不了,不如就停了開會,在網上延續討論和決定好了(因為最終敲定會也是一樣命運).
是否大家都覺得如果所有人都回應了這些問題後就作實?
同行
Lenny